中国职教援非:应为与可为
综论 - 专题


  王义 任君庆

  “国际援助”(international aid),又称为“国际发展”(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海外援助”(overseas aid)、外国援助(foreign aid)或者“发展援助”(development aid)。在汉语中,一国向外国提供的援助可称之为“对外援助”,简称“援外”;来自外国的援助,简称为“外援”。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前副主任、乔治敦大学副教授卡罗尔·兰开斯特(Carol Lancaster)将外国援助(foreign aid)定义为:一国政府向另一独立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或者向国际组织等所做的自愿性公共资源转移,其额度至少含25%的赠与部分。这种资源转移的目的之一是改善受援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张永蓬:《国际发展合作与非洲》,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页)其中,教育资源的对外转移是国际援助或对外援助一种重要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展广泛的对外援助,对非洲的援助一直是援外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对非洲的教育援助也从原来重视基础设施的投入转为对受援国人民的职业技能提升上,我国职业教育在援非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详见附件)(信息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6期)

附件:
文件文件大小
下载此文件 (zyjsjy-00748-201406-057-059.pdf)zyjsjy-00748-201406-057-059.pdf1018 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