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视角下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局限
综论 - 新思维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 王东
  
  2009年底,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介明先生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访问报告中指出:中国虽然在运作上已经摆脱了计划经济时期的“人力规划”,但是把人看作经济资源来培养的观念,似乎仍然是教育思想的主流。然而反观社会,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旧有的关于“人才”的观念,与今天的社会已经格格不入。在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人力规划”的理念其实也贯穿至今,“人力资源开发”始终主导着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功能“定位”。无论是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进入21世纪后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始终肩负着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任。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国民经济恢复期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开展了以失业工人为主的转业培训、建立了以学徒制为主的技工学校来培养技术人才、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干部人才(王清连、张社字,200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9)。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应该考虑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特别是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服务于改革开放事业、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所需人才主导着这一时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21世纪,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中,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上的“工具价值”被进一步强调。(详见附件)(信息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5期)

附件:
文件文件大小
下载此文件 (zyjsjy-00613-201015-050-053.pdf)zyjsjy-00613-201015-050-053.pdf1804 Kb